您的位置: 首页 » 法律资料网 » 法律法规 »

河北省城市维护建设税实施细则

时间:2024-07-01 22:50:09 来源: 法律资料网 作者:法律资料网 阅读:8362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河北省城市维护建设税实施细则

河北省人民政府


河北省城市维护建设税实施细则


(1985年5月20日河北省人民政府文件冀政(1985)78号发布)



第一条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维护建设税暂行条例》第九条规定,制定本实施细则。
第二条 凡缴纳产品税、增值税、营业税的国营、集体企业,事业单位,个体经营者,临时经营者,以及其它单位和个人,都是城市维护建设税的纳税义务人(以下简称纳税人)。
第三条 城市维护建设税,以纳税人实际缴纳的产品税、增值税、营业税税额为计税依据,在缴纳产品税、增值税、营业税的地点,随同产品税、增值税、营业税一起缴纳。
对海关代征产品税、增值税的进口产品,不征收城市维护建设税。
国营和集体批发企业以及其它批发单位,在批发环节代扣代缴零售环节或临时经营的营业税时,不代扣城市维护建设税。其应纳的城市维护建设税,由纳税人回到所在地后申报纳税。
除上述两项外,其它代征、代扣、代收代缴产品税、增值税、营业税的单位,应同时代征、代扣、代收代缴城市维护建设税。
第四条 城市维护建设税的税率按行政区划依据纳税人所在地确定。纳税人所在地,系指缴纳产品税、增值税、营业税的单位和个人所在地。
纳税人所在地在省辖市和地辖市市区,包括在郊区、工矿区的,税率为百分之七。
郊区、工矿区内经济发展情况较差的区域,税率为百分之五,个别偏远地方,税率为百分之一,具体范围由市人民政府确定。
纳税人所在地在县城、县属和地辖市建制镇的,税率为百分之五。
纳税人所在地不在市区、县城和建制镇的,税率为百分之一。
在集贸市场征收的城市维护建设税,适用集贸市场所在地的税率。
代征、代扣、代收代缴的城市维护建设税,适用代征、代扣、代收代缴单位所在地的税率。
今后凡经国务院批准新建的市和经省人民政府批准新建的县属镇、地辖市属镇,从批准建市、建镇的次月起,纳税人按市、镇的适用税率缴纳城市维护建设税。
第五条 城市维护建设税的征收、管理、纳税环节、奖惩等事项,比照产品税、增值税、营业税的有关规定办理。
凡经批准减免产品税、增值税、营业税的,同时减免城市维护建设税。
第六条 城市维护建设税纳入各级财政预算管理,保证用于城市的公用事业和公共设施的维护建设,城、镇以外地区的城市维护建设税专用于乡镇的维护建设。具体使用范围由市、县人民政府安排。个别需要省调剂使用的,调剂使用办法由省财政厅制定;各地、市需要内部调剂使用的,由地市自定,报省财政厅备案。
第七条 开征城市维护建设税以后,原来实行的从上缴的工商利润中计提的城建资金百分之五、工商税附加百分之一和国拔城市维护费的规定同时废止。
第八条 城市维护建设税由税务机关征收。
第九条 除国家另有规定者外,在本省境内征收城市维护建设税依照本细则执行。细则的解释授权省财政厅。
第十条 本细则从一九八五年一月一日起施行。本细则公布前,当年已经缴纳产品税、增值税、营业税(包括一九八五年缴纳的,属于以前年度的税款)的,除集贸市场的税收和代征、代扣、代收代缴的税款外,均应按规定补缴城市维护建设税。


关于进一步做好《信访条例》宣传和培训工作的通知

全国妇联办公厅




妇厅字〔2005〕15号



关于进一步做好《信访条例》宣传和培训工作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妇联:
新修订的《信访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已于2005年5月1日起正式施行。为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和中央其他领导同志关于抓好《条例》宣传和骨干培训的重要指示精神,以及中央处理信访突出问题及群体性事件联席会议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做好〈信访条例〉宣传和培训工作的通知》(中信联办函〔2005〕9号)的要求,积极配合党和政府构建大信访工作格局,提升妇联信访干部素质,规范信访工作行为,引导妇女群众依法信访,现结合妇联系统当前的信访形势,就进一步做好《条例》宣传和培训工作的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进一步提高妇联系统对《条例》宣传和培训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修订《条例》,依法做好信访工作,是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巩固党的执政基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是顺应信访工作新形势、新任务的客观需要;是加强和改进信访工作,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的重要举措。加强《条例》的宣传和培训工作,对于全面贯彻实施《条例》,推动信访工作的改进和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妇联组织是党联系妇女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妇联信访工作是党和政府信访工作的一部分,是妇联组织联系妇女群众、了解妇女问题的窗口,是向党和政府反映妇女儿童问题、维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的重要渠道,更是妇联组织服务大局、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阵地。因此,各级妇联组织要充分认识《条例》宣传和培训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积极配合党和政府及时在广大妇女群众中宣传《条例》,让广大妇女群众尤其是信访人全面、正确了解《条例》的基本内容和要求,了解信访的程序和信访人的权利、义务以及相关规定,引导广大妇女依法有序表达利益诉求。
各级妇联组织要以宣传贯彻《条例》为契机,进一步规范妇联组织信访工作行为,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妇联信访工作,提高配合党和政府做好维护社会稳定工作的能力,提高代表和维护妇女合法权益的能力。
二、妇联组织开展《条例》宣传和培训工作的指导思想、工作重点和要求
妇联组织开展《条例》宣传和培训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以及中央领导同志对信访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联系新时期妇联信访工作的形势和任务,全面理解、深刻领会《条例》的基本原则、基本要求和主要内容,坚持维护社会稳定大局与维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相结合,发挥群团工作优势,在广大妇女群众中掀起学习宣传《条例》的高潮。同时,进一步健全妇联信访工作机制,加强信访队伍建设,提高妇联组织依法处理信访事项的能力和水平。
(一)《条例》宣传工作的重点和要求。根据中央指示精神,《条例》宣传要围绕畅通信访渠道,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维护信访秩序这条主线,突出既要规范信访工作行为,又要规范信访人行为这两个重点。各级妇联组织要结合妇联组织信访工作的实际和特点,着重宣传党中央国务院对信访工作的高度重视以及对信访工作的指示精神,宣传《条例》确定的基本原则、基本要求和主要内容,宣传《条例》对畅通信访渠道、保障群众的民主权利、加强党和政府同人民群众密切联系的重要意义。同时,要多宣传各级妇联组织依法做好信访工作的基本经验和先进典型,多宣传妇女群众以理性合法的方式表达利益诉求,使问题得到及时、妥善解决的生动事例。
各级妇联组织要严格按照中央指示精神,牢牢把握正确导向,把握宣传重点,全面准确阐述《条例》的各项规定,防止绝对化和片面性。既要大力宣传畅通信访渠道的重要性、紧迫性,又要宣传维护信访秩序的必要性、严肃性;既要宣传有关部门和工作人员要严格依法办事,维护信访秩序,又要强调带着深厚感情做好群众信访工作,切实为群众解决实际困难;既要宣传公民依法享有的权利,又要讲清《条例》规定的信访人各项义务。要充分发挥各种宣传手段和媒介优势,形成合力,造成声势,使《条例》宣传进单位、进社区、进村镇,深入人心,为贯彻实施《条例》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
(二)《条例》培训工作的重点和要求。妇联组织开展《条例》培训教育工作的重点人群是各级妇联领导干部、一线信访维权干部和基层妇联干部。各地妇联要分层次、分类别开展培训,切实提高培训质量。要通过开展培训,进一步完善维权信访工作信息联系点制度,建立和完善信访预警机制,健全妇联组织信访工作机制。各地妇联要按照地方政府贯彻《条例》工作的部署和要求,认真组织、积极参加各地政府组织的信访工作培训。要把《条例》培训教育列入各级妇联组织的普法教育计划,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分级分批举办信访工作人员培训班,加大案例交流在培训中的份量和力度,结合妇联组织开展工作的特点,增强对《条例》的深刻理解。各级妇联组织还要注重在妇联法律帮助/服务网络、维权志愿者以及基层专兼职妇联信访干部中开展更为广泛的宣传培训,交流经验做法,提高基层信访队伍整体素质,增强基层依法、及时、就地处理信访问题的能力,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当地和基层。
全国妇联近期举办了省级学习研讨班,全国31个省区市和5个计划单列市的妇联权益部负责人、信访工作专职干部参加了本次研讨。研讨班探讨了当前的信访工作形势,解读了《条例》的主要精神,全面学习了修订《条例》的指导思想、《条例》确定的基本原则和具体内容,并针对妇联信访工作中反映的突出问题,听取了各地妇联对《妇联系统信访工作规定》的修改意见。
三、加强组织协调,使《条例》的宣传和培训工作取得实效
《条例》的宣传和培训工作,具有很强的政治性、政策性,各级妇联组织要结合《全国妇联关于进一步加强妇联信访工作的意见》(妇字〔2004〕35号)精神,充分利用学习宣传贯彻《条例》的良好环境,主动争取党委、政府的支持,结合本地区实际,因地制宜,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一)加强领导,周密计划。《条例》的宣传和培训是加强和改进当前信访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依法做好信访工作的重要基础。各级妇联领导要高度重视,真抓实干,把《条例》的宣传和培训作为当前的一项重要任务抓实抓好。分管领导要亲自部署、把关、协调。要按照宣传和培训的总体要求,加强分类指导,做好总体安排,认真制定符合本地区实际的宣传和培训计划,及时掌握基本情况和进度,加强对宣传口径、培训教材、各类活动组织和活动内容的把关。要落实工作责任制,加强督促检查,注重培养宣传和培训骨干力量,保证宣传和培训计划落实。要加强对基层的指导,及时协调解决他们在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保证宣传和培训工作的顺利开展。要加强与相关部门的联系与协调,充分利用已经建立的社会化维权机制和不断拓展的基层维权网络开展宣传和培训工作。
(二)抓住典型,创造经验。各级妇联组织要随时关注信访动态,主动收集、认真研究《条例》施行后妇女群众在信访投诉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动向,注重抓住一些具有一定典型性、确属侵害妇女儿童合法权益的、应当解决却迟迟得不到关注或解决的重大案件,通过各级处理信访问题协调联席会议、信访协作组、信访督查室等信访协调机制和信息反馈渠道,以及妇联牵头的各级维护妇女儿童权益协调组等社会化维权机制,积极争取党政领导重视,加强与相关部门的联系与协调,协助有关职能部门推动案件最终解决,为妇联组织开展宣传和培训工作提供鲜活的素材,也为妇联组织贯彻落实《条例》精神,解决群众反映的信访问题提供宝贵的经验。
(三)认真总结,及时反馈。各地妇联要及时收集各级妇联组织配合党委、政府开展《条例》宣传和培训工作的好做法、好经验,注重发现在宣传和培训工作中涌现出的妇联组织信访工作先进事迹和先进个人,主动听取妇女群众和基层妇联组织对《条例》的宣传和培训以及贯彻落实的意见建议,认真总结宣传和培训工作的主要成效,掌握新情况,发现新问题,总结新经验,主动与有关部门沟通,并及时上报全国妇联。

全国妇联办公厅
2005年6月28日




亟须禁止政府采购中的关联交易


在国外,政府采购中的关联交易行为是绝对不允许,且明文被禁止的。然而,我国政府采购中的关联交易却是普遍允许的。本文所谈的关联交易是指采购人或其从业人员利用所掌握的公共资源,为谋取自身利益,与自己所控制或支配的公司签订政府采购合同(包括委托代理合同),进行交易的行为。这种利用公共资源与自己进行交易活动非常具有隐蔽性,极易导致商业贿赂,且严重践踏了公开透明和公平竞争的基本原则,侵害了国家利益、公共利益和其它供应商的公平竞争权利,具有极大的危害性。为此,本文拟通过一个实际案例的剖析,希望立法机关和管理部门禁止政府采购活动中的关联交易行为。

2006年1月,某省教育厅离退人员所办理的招标公司受该省电化教育馆的委托,对该省农村远程教育设备的采购项目进行公开招标,同年2月15日开标,进过政府采购专家评审,采购人所属的电化教育发展公司中标,另外9家投标供应商全部落标。其中,排列第二的预中标供应商某市计算机网络工程公司在质疑期限内,向招标公司提出了质疑。质疑的主要理由为:本次采购项目的采购人系省教育厅直属单位,中标供应商是采购人出资设立的公司,且中标供应商的法定代表人是采购人的副馆长。即:采购人是中标供应商的股东,中标人的利益最终由采购人与中标供应商共同分享。由于采购人是中标人的股东,电化教育发展公司参与投标就是股东意思的直接体现,换言之,中标供应商提交的投标价格、投标方案等实质性内容体现的是采购人的股东意志,不需谈判就达成了一致;由于采购人与中标供应商的特殊关系,开标前,中标供应商必然了解本次招标文件的潜在投标人的名称、数量以及可能影响公平竞争的有关招标投标的其他情况。因此,中标供应商与采购人是直接利害关系人,在本项目中不具备投标资格,应该执行回避。

招标公司对质疑函进行答复时认为,依据《政府采购法》第十二条规定:在政府采购活动中,采购人员及相关人员与供应商有利害关系的,必须回避。供应商认为采购人员及相关人员与其他供应商有利害关系的,可以申请其回避。法律规定的回避人员是指自然人而非法人。本次采购活动中,评标委员会组成人员中曾有采购人的技术人员,我们已经执行了回避制度。但是,现行法律没有规定法人之间回避事由。本次公开招标代理的采购项目,采购人与中标供应商是两个不同的主体,且都是独立的法人,不存在回避的问题。因此,供应商的质疑理由不能成立。对此,质疑供应商继续进行投诉。很遗憾的是,主管机关的最终处理结果与招标公司的答复内容不同小异。

笔者接触众多类似前述的政府采购案件,所存在的情形在我国政府采购工程、货物和服务的活动中,都是一种普遍现象。对于这种现象,不同于国外的政府采购法律制度,我国《政府采购法》、《招标投标法》都没有禁止性的规定。笔者认为,公平竞争是政府采购制度的基本原则之一。为体现这一原则,《政府采购法》分别规定了信息披露、强制回避、公开招标等体现公开透明、公平竞争的法律制度。由于我国现行法律制度存在严重冲突和缺陷,如果我们仅仅从前述法条内容来理解,那么前述案件中的招标公司和主管部门所作的答复很难说是错误的。但我国建立回避制度的立法宗旨就是要体现政府采购公开、公平、公正的基本原则,保证所有的投标供应商都有公平竞争的机会。前述案件中的中标供应商由于与采购人存在利益关联,两者之间虽然是不同的主体,但存在着直接利害关系。如果中标供应商在投标时不执行回避制度,那么对于所有参加投标的其它供应商来说,都是非常不公平的。因此,采购人与中标人虽然是两个不同的法人,但投资与被投资、支配与被支配之间的利益关联,足以影响政府采购的基本原则。故我们不能以两个是属于独立法人为理由而拒绝执行回避制度。所以,对于质疑、投诉供应商的理由,我们不能仅仅从《政府采购法》第十二条的规定内容来分析,而需要结合立法宗旨和建立回避制度的原因等方面因素,结合公平竞争的其它法律规定进行综合分析,从而确定中标供应商是否应该回避。此外,如果不回避的话,将会面临一个非常尴尬的问题,即采购人与中标供应商之间的政府采购合同,等于是自己与自己签订合同。倘若允许这种情况的存在,显然有悖于法律的禁止性规定。

根据上述,政府采购中的关联交易行为,不仅严重破坏了公共采购市场的正常交易秩序,而且对所有参与的供应商来说都是非常不公平的。不仅如此,只要存在着关联交易行为,政府采购透明程序就将流于形式,商业贿赂行为就将不可避免。故在我国政府采购法律制度尚未统一、完善、修改之前,国家有关部门应该迅速颁布禁止政府采购关联交易的行为规范。对于关联关系的认定,应该借鉴我国《公司法》的规定,即公司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与其直接或者间接控制的企业之间的关系,以及可能导致公司利益转移的其他关系。此外,我国政府采购主管部门在审查采购人及其从业人员与供应商是否存在关联关系问题时,也应该且必须考虑采购人的代理机构及其从业人员是否与供应商存在着关联关系。

作者:谷辽海
北京市辽海律师事务所 律师
2006年5月22日于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