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法律资料网 » 法律法规 »

中国政府和阿根廷政府关于文化交流的换文

时间:2024-06-26 07:22:58 来源: 法律资料网 作者:法律资料网 阅读:9421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中国政府和阿根廷政府关于文化交流的换文

中国政府 阿根廷共和国政府


中国政府和阿根廷政府关于文化交流的换文


(签订日期1980年6月7日 生效日期1980年6月7日)
             (一)我方去文

阿根廷共和国外交和宗教事务部部长
卡洛斯·华盛顿·帕斯托将军
部长阁下:
  在阿根廷共和国总统先生阁下访问中华人民共和国期间举行的会谈中,认为中、阿双方在文化方面进行交流与合作是有意义的。
  中、阿双方就上述交流与合作的方式和为鼓励此项交流与合作可能采取的措施举行了会谈。
  为此,我们双方一致同意在下列领域开展活动:

 一、交换作家和造型艺术家;

 二、交换艺术团体;

 三、举办艺术展览;

 四、交换大学教师;

 五、专家和学者互相访问;

 六、交换大学的出版物;

 七、交换体育队;

 八、交换体育方面的技术教练和身体素质教练;

 九、互派由负责官员组成的文化、教育、体育代表团。
  为实施上述内容,每年或每两年可就具体交流项目进行商谈,制订计划,并提出执行计划的必要建议。
  关于执行双方协议的计划的费用问题,将另行商定。
  本照会和阁下同意上述内容的复照,将成为我们两国政府间的一项协议。该协议将自来照之日起生效。
  顺致最崇高的敬意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部长
                            黄  镇
                            (签字)
                        一九八0年六月七日于北京
             (二)对方来文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部长先生阁下
黄镇先生
部长先生:
  我荣幸地收到阁下今天的照会,其原文如下:
  (内容同我方去文,略。)
  谨向阁下表示,我国政府确认所引照会之各点。
  顺致最崇高的敬意
          
                   阿根廷共和国外交和宗教事务部部长
                    卡洛斯·华盛顿·帕斯托将军
                         (签字)
                     一九八0年六月七日于北京
如何判定行政法规的效力

宋保卫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行政法学研究从无到有,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和可观的成绩,行政法律越来越健全。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对行政工作的要求越来越高,行政法制的健全与否直接关系着这一要求。我门不仅要健全行政法律,还要健全各种法规、规章,从而建立一个层次分明、效力清晰的行政法律制度。
一、行政法规与行政法律体系
正如英国学者指出的:“规则制定被视为现代官僚主义社会的一个基本特征,政府过程的结构已为与规则名词有关的名词来定义,如规则制定、规则适用、规则决定(裁决)和裁量。”而在中国,行政法规是什么?这不仅是一个看似简单却十分复杂的理论问题,也兼具相当的实践意义。
如何看待其他法治发达国家的行政规范体系,能否以中国式的层级化的思维去分析国外的行政规范体系呢?作者首先对国外的行政规范体系作了简明精当的梳理和评述。其中对美国行政规范体系的把握,尤为客观准确。在美国行政法规可以分为实体性法规、解释性法规和程序性法规。“实体性法规”又称“立法性法规”,是指行政机关根据法律授权,调整私人权利义务的规则,具有法律的效力和效果;“解释性法规”是澄清或者说明现有法律或实体性规则的规则,不能为人们设定新的权利和义务;“程序性规则”则是行政机关颁布的规定机关履行其职责的内部程序规则和具体操作的实践准则。制定程序性法规是行政机构的“固有权力”,不需法律的授权。应该看到,中国行政法学所讨论的“法规”,与美国法中的“实体性法规”更为接近。
我国2000年颁布的《立法法》中,规定法律的效力高于行政法规,行政法规的效力高于规章。但现实行政法规却呈现了多种面相。而我国目前对行政法规、规章以及规范性文件的区分,背后则是由相应行政职权的等级高低所决定的。中国是一个典型的行政等级国家,我国之所以将行政法规与行政规章以及其他规范性文件隔离开来,也正是这种权力文化传统的作用。欧美国家的行政法治要求法规必须秉承授权立法的要求,而我国的行政规范体系更多是行政主导的产物,虽然有“不得违反宪法和法律“的强制性规定,也难免受行政机关自身规则和原则的约束。
二、行政法规的法理学依据与适用
(一)行政规则的外部化
在现代行政国家下,“行政规则的外部化现象”日益受到关注。发布行政规则的依据是上级行政机关对下级行政机关的指挥监督权。在日本,行政规则被分为组织规则、解释基准、裁量基准、给付规则、指导纲要等类型。行政规则被认为没有规范上的约束力,但在实务中具有事实上的约束力。而美国学者也指出,尽管解释性规则、政策说明等都不具有法律拘束效果,但当机关将其作为确立影响私人权利义务的标准时,它们就有了实践上的拘束力。
(二)现代管制国家中的行政标准
正如中国台湾学者叶俊荣指出的,管制标准的制定是行政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药品标准、环境标准、医疗事故鉴定标准、互联网标准等,在中国现实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以药品标准为例,它不仅构成了判断相对人是否违反药品管理法律法规的重要准则,而且还对判断生产销售假劣药品罪的构成要件成立与否发挥很大作用,还可能成为核发生产药品许可证的基准,以及药品检验机构进行药品检验的依据。因此,行政标准尽管不直接规定相对人的权利义务,形式意义上看它不是“法”,但它作为管制过程中的重要基准,对公民的生活和工作可能有着比形式意义上的法律、行政法规、行政规章更密切的关联。
(三)行政法规与裁量
诚如国外学者所说的“行政法被裁量术语统治着”。而规则制定也与裁量有着密切的联系。我国对行政法规裁量权模式缺乏严格的立法监控,并非有了上位法律文件,下位行政机关就可以自主制定“实施细则”或办法。我国《立法法》首次确立了法律保留制度,承认了人民代表大会在基本人权领域的专属立法权,这可以从根源上遏制“行政即法”观念的滋生与蔓延,约束行政法规对公民权利的侵犯。
(四)行政法规在民事领域的适用
对于公私法之间的界别,在大陆法系国家已有充分的探讨。例如德国学者毛雷尔就认为,私法以个人意思自治为出发点,旨在调整私人之间潜在的或者已经发生的利益冲突。而公法,特别是行政法,作用在于确定国家权力的基础和界限。
我国的民法学者更多的对行政法怀有某种程度的误读,例如有学者就倡导以民法典划定市民社会与政治国家的范围,控制公权力的滥用;还有学者将行政规范介入民事领域视为公法对私法“地盘”的侵蚀,乃至称为“财产权利不正当的公法化”。
三、行政法规的效力与适用的协调
本来一些只要法律法规相统一就不会发生的问题,现在由于法律法规相冲突而出现了。法律法规的不协调是依法治国的“大敌”。客观地讲,法律和部门法规、地方性法规冲突的怪现象时有发生,媒体对这类问题的报道也不少。同一项行政事务,在不同的地区因适用不同的规定而出现相异的结果。甚至于,还出现个别恶意违法者在不同地区开展“制度游击”的奇闻。一般情况下,此类现象多数表现为地方法规与国家法律的冲突。如果说地方性法规的内容超越法律的规定只是涉及部分地区公民权益的话,那么,国务院的部门法规与国家的法律相冲突,它则关系到全体公民的权益,更关系到国家的制度和法律的权威。
国家法律和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在本质上应该是一致的。法律和行政法规发生矛盾的现象反映了法制建设的不足和缺陷,这是大家所不愿意看到的。一方面,它将增加公众运用法律的难度。公众不仅要掌握同一问题涉及的所有法律法规,而且还须防止落入法律法规冲突造成的“制度陷阱”;另一方面,它还可能给某些人带来“寻租”的机会,因为法律的不统一必然扩大执法人员的自由裁量权,给执法犯法带来一定空间。本来一些只要法律法规相统一就不会发生的问题,现在由于法律法规冲突而出现了。难怪有关专家说,法律法规的不协调是依法治国的“大敌”。
法律和部门法规相冲突,或者用部门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随意解释法律,这类现象之所以出现,当然有立法技术和法规审查、备案制度不完善的原因,但同时也还有更深刻的原因。不可否认,长期以来我国立法权分层次行使的客观现状,导致一些行政法规、部门规章与法律不衔接甚至其中一些内容相互冲突。我们知道,国家法律多为原则性规定,在执行时往往需要制定相应的行政法规或者地方性法规进行细化。而个别部门法规和地方性法规的出台过程由于存在某种利益动机,便可能放大法律和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冲突的程度和范围,甚至出现极个别行政法规架空国家法律的不正常情形。这些问题的存在,损害了法律和执行机关的威信,许多时候,也使一些人的合法权益难以得到充分保障。
以上现象客观上造成了法律运用成本的增加,对此,需要从立法、执法层面来加以解决。首先,各级立法机关要严格按照《立法法》规定的立法权力和程序进行立法。必须加大对部门法规和地方性法规的备案审查,防止出现新的法律法规冲突。其次,应组织人员对已颁布施行的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进行整理,废止和修改有冲突的内容。此外,各级人民法院在判案时应当严格遵循法律的效力位阶,对不正当执法行为予以司法纠正。

(作者单位:垦利县人民法院)

国务院工资制度改革小组、劳动人事部关于公安干警工资制度改革问题的通知

国务院工资制度改革小组 等


国务院工资制度改革小组、劳动人事部关于公安干警工资制度改革问题的通知

1985年12月7日,国务院工资制度改革小组、劳动人事部

现将公安部制定的《关于公安干警工资制度改革方案》发给你们,请按照执行。
各级国家安全机关的干警、各级法院和检察院的法警、司法机关所属的劳改和劳教单位的干警,亦可按照公安干警的改革方案执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可依据文件的规定,结合实际情况,制定本地区实施改革方案的补充规定,并抄报国务院工资制度改革小组和公安部备案。
铁道、民航、交通、林业等部门公安干警,因在企业单位工作,可参照上述方案随同企业的工资制度改革进行。

附:关于公安干警工资制度改革方案

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工资制度改革的方针政策和关于公安干警工资低于军队、高于地方的指示精神,以及中央领导同志批准的关于公安干警工资制度改革方案的意见,结合公安机关的实际情况,制定公安干警工资制度改革方案。
一、公安干警工资制度改革的原则
贯彻按劳分配,照顾基层,统筹兼顾,初步理顺工资关系,使干警的工资同本人的工作职务、责任和劳绩密切联系起来。
二、公安干警工资制度改革的内容
(一)工资结构:由基础工资、职务工资、工龄津贴和奖励工资四个部分组成。
(二)职务工资标准:比照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职务工资标准,按照“职务对职务,标准对标准”合理地安排工资关系的原则拟定(见附表一、二、三、)。
三、公安干警工资制度改革的范围
各级公安机关在编在职干警列入这次公安干警工资制度改革的范围。
下列人员不列入公安干警工资制度改革的范围:
(一)各级公安机关的工勤人员;
(二)公安机关的幼儿园、托儿所,招待所等附属单位,企业单位及实行企业管理的事业单位的职工。
不列入公安干警工资制度改革范围的人员,按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工资制度改革方案和有关规定执行。
四、公安干警职务工资的实施办法
(一)公安干警套改新工资标准的办法,
(1)根据公安干警工资“高于地方、低于军队”的精神,为了保持公安干警同国家机关同级人员的合理工资差距,这次采取以民警工资额加副食价格补贴、行政经费节支奖各五元(以下简称现行工资额)直接套入新拟公安干警工资基础工资加职务工资之和的办法。现行工资额六类工资区在132元(含132元)以下的干警,一九八二年六月底以前参加工作除表现很差和犯有严重错误的以外,还可以高套一级。具体套入的标准见表四。
(2)按上述办法套级后,低于公安干警工资标准本职务最低等级工资标准的,纳入本职务最低工资标准。
(3)凡现行工资额高于公安干警工资标准本职务最高等级工资标准的,照发原工资。
(4)执行其它工资标准的,以现行工资额就近直接套入新拟工资标准。
(二)对担任两种或两种以上职务的人员,原则上按其担任的主要职务确定职务工资。
(三)这次工资制度改革,增加工资较多的人员(含工龄津贴,不含教龄津贴、护士工龄津贴、地区工资补贴和地区津贴),分两年发给。正、副处长及其以下人员,增加工资超过二十二元的,正、副厅(局)长增加工资超过三十元的,一九八五年只增加二十二元、三十元,超过部分,从一九八六年七月一日起再增加上去。
(四)各级干警和专业技术干警现在所任职务等级,暂按当地人民政府有关规定执行。各级公安机关按干部管理权限正式任命的厅(局)、处、科级侦察员、预审员等,和公安行政领导一样都是实职,按同级行政领导职务套改职务工资。
五、关于工龄津贴、教龄津贴、护士工龄津贴和离退休人员的生活补贴问题,均按国家规定执行。
六、新参加工作的公安干警的工资待遇问题
(一)新参加工作的公安干警,均实行一年见习期。见习期间不实行结构工资,实行临时的工资待遇。凡属公安干警工资制度改革范围内的,见习期间各类学校毕业生的临时工资待遇分别为:初中毕业生四十六元;高中、中专毕业生五十三元;大学专科毕业生六十元;大学本科毕业生六十七元;取得第二学士学位的本科毕业生和未取得硕士学位的毕业研究生七十四元。
(二)见习期满后,按确定的职务,领取相应的职务工资。初中毕业生按办事员职务工资六级加基础工资之和六十元发给;高中、中专毕业生按办事员职务工资五级加基础工资之和六十七元发给;大学专科毕业生按科员职务工资六级加基础工资之和八十四元发给;大学本科毕业生按科员职务工资五级加基础工资之和八十一元发给;取得第二学士学位的本科毕业生和未取得硕士学位的毕业研究生按科员职务工资四级加基础工资之和八十八元发给。少数优秀的可定较高的职务工资,比较差的可定较低的职务工资。
(三)入学前工作满一年以上的各类学校毕业生,可不实行见习期,直接按上述定级工资标准定级。取得博士、硕士学位的毕业研究生,也不实行见习期,也可以根据其学习成绩和工作能力明确职务,执行职务工资。
(四)至一九八五年六月三十日见习期未满一年的干警,改行新的公安干警见习期临时工资;见习期已满一年的,可按上述规定确定职务,领取相应的职务工资。
七、其他人员套改职务工资问题
公安机关的工人,原则上执行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工人的结构工资制及工资标准。
对公安机关、事业单位的生产性工人的工资标准,可参照《国家机关工人基础工资、岗位工资标准表》,结合公安机关的特点另定,并报经主管部门或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批准后执行。目前暂按国家规定的工人套改工资的办法进行套改。
八、组织领导问题
为保证公安干警工资制度改革的顺利进行,各级公安机关要在当地党委和政府的领导下,加强领导,精心组织,严格纪律,认真贯彻执行工资制度改革方案。
(一)各级公安机关都要成立工资改革领导小组及其办事机构,在当地党委和政府及其工资制度改革领导小组的领导下负责搞好本地区公安干警的工资改革工作。
(二)省、自治区、直辖市公安厅、局要依据文件的规定,结合本地实际情况作补充规定,报国务院工资制度改革小组和公安部备案。
(三)干警套改职务工资,要按干警管理权限,审批后执行。
(四)要加强思想政治工作。这次公安干警工资改革是党中央、国务院对广大干警的关怀,为解决干警工资待遇过低的问题,已经尽了最大努力。各级公安机关要统一认识,加强纪律,严格执行政策。凡是违反政策规定的,要检查纠正,情节严重的要追查责任,严肃处理。同时,要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教育干警体谅国家前进中的困难,顾大局,讲风格,保证公安干警工资制度改革的顺利进行。
九、其 他
(一)公安干警工资制度改革方案从一九八五年七月一日起执行。
(二)本方案由公安部负责解释。
一九八五年十一月二十五日
中央和省级公安机关公安干警基础工资、职务工资标准表
附表一 (六类工资区) 单位:元
----------------------------------------------------------------------------------
|基础| 职 务 工 资 | 基础工资、职务工资两项合计
职 务 | |----------------------------|-----------------------------
|工资|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
厅、 局长 | 40 |*201|181|166|156|146|136| |*241|221|206|196|186|176|
副厅、局长 | 40 |*166|156|146|136|126|116| |*206|196|186|176|166|156|
处 长 | 40 | |146|136|126|116|106| 97| |186|176|166|156|146|137
副 处 长 | 40 | |126|116|106| 97| 88| 79| |166|156|146|137|128|119
科长、主任科员 | 40 | |106| 97| 88| 79| 70| 62| |146|137|128|119|110|102
副科长、副主任科员| 40 | | 88| 79| 70| 62| 55| 48| |128|119|110|102| 95| 88
科 员 | 40 | | 70| 62| 55| 48| 41| 34| |110|102| 95| 88| 81| 74
办 事 员 | 40 | | 55| 48| 41| 34| 27| 20| | 95| 88| 81| 74| 67| 60
-----------------------------------------------------------------------------------
注:带*符号的工资标准,这次改革只适用于该职务中本人现行工资接近上述工资标准的人员。
省辖市、行署、自治州公安机关公安干警基础工资、职务工资标准表
附表二 (六类工资区) 单位:元
--------------------------------------------------------------------------
|基础| 职 务 工 资 |基础工资、职务工资两项合计
职 务 | |-----------------------|---------------------------
|工资|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
局 (处) 长 | 40 |146|136|126|116|106| 97|186|176|166|156|146|137
副局(处) 长 | 40 |126|116|106| 97| 88| 79|166|156|146|137|128|119
科长、主任科员 | 40 | 97| 88| 79| 70| 62| 55|137|128|119|110|102| 95
副科长、副主任科员| 40 | 79| 70| 62| 55| 48| 41|119|110|102| 95| 88| 81
科 员 | 40 | 62| 55| 48| 41| 34| 27|102| 95| 88| 81| 74| 67
办 事 员 | 40 | 55| 48| 41| 34| 27| 20| 95| 88| 81| 74| 67| 60
------------------------------------------------------------------------------
县(市)公安机关公安干警基础工资、职务工资标准表
附表三 (六类工资区) 单位:元
-----------------------------------------------------------------
|基础| 职 务 工 资 |基础工资、职务工资两项合计
职 务 | |-----------------|---------------------------
|工资|一|二|三|四|五|六|一 |二 |三 |四 |五 |六
--------------|----|--|--|--|--|--|--|---|---|---|---|---|-------
局 长| 40 |97|88|79|70|62|55|137|128|119|110|102|95
副 局 长| 40 |79|70|62|55|48|41|119|110|102| 95| 88|81
正、副科、股长| 40 |70|62|55|48|41|34|110|102| 95| 88| 81|74
科 员| 40 |62|55|48|41|34|27|102| 95| 88| 81| 74|67
办 事 员| 40 |55|48|41|34|27|20| 95| 88| 81| 74| 67|60
------------------------------------------------------------------
公安干警现行工资套入新拟公安干警工资标准表
附表四 (六类工资区) 单位:元
----------------------------------------------------------------------------------------------------------
原| | 民 | |民|民|民|民 |民 | 民 | 民| 民 | 民| | | 民 | 民 | 行 | 行 | | 行 | 行
| 级 别 | 警 | |警|警|警|警 |警 | 警 | 警| 警 | 警| | | 警 | 警 | 政 | 政 | | 政 | 政
| | 12 | |11|10|9 | 8 | 7 | 6 | 5 | 4 | 3 | | | 2 | 1 | 13 | 12 | | 11 | 10
工|-----------|----|--|--|--|--|---|---|----|---|-----|---|---|---|-----|-----|-----|-----|---|-----|-----
| 标 准 | | | | | | | | | | | | | | | | | | | |
| |50.5| |59|66|72|80 | 88|97.5|108|119.5|132| | |145.5|159.5|163.9|180.8| |203.5|219.5
资|(加10元) | | | | | | | | | | | | | | | | | | | |
--------------|----|--|--|--|--|---|---|----|---|-----|---|---|---|-----|-----|-----|-----|---|-----|-----
套入新标准 | | | | | | | | | | | | | | | | | | | |
(基础工资 | 60 |67|74|81|88|95 |102|110 |119| 128 |137|146|156| 166 | 176 | 186 | 196 |206| 221 | 241
加职务工资)| | | | | | | | | | | | | | | | | | | |
--------------|----|--|--|--|--|---|---|----|---|-----|---|---|---|-----|-----|-----|-----|---|-----|-----
132元以下人 | | | | | | | | | | | | | | | | | | | |
| 67 | |81|88|95|102|110|119 |128| 137 |146| | | | | | | | |
员高套标准 | | | | | | | | | | | | | | | | | | | |
----------------------------------------------------------------------------------------------------------
省级公安干警基础工资、职务工资标准表
参考表一 (五类工资区) 单位:元
------------------------------------------------------------------------
|基础| 职 务 工 资 |
职 务 | |-------------------------------------------------|
|工资|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六 |
----------------|----|--------------|------|------|------|------|------|
厅、局长 | 39 |*196.50|176.50|161.50|152 |142 |132.50| |
副厅、局长 | 39 |*161.50|152 |142 |132.50|122.50|113 | |
处 长 | 39 | |142 |132.50|122.50|113 |103 | 94.50|
副 处 长 | 39 | |122.50|113 |103 | 94.50| 85.50| 77 |
科长、主任科员| 39 | |103 | 94.50| 85.50| 77 | 68 | 60.50|
副科长副主任科员| 39 | | 85.50| 77 | 68 | 60.50| 53.50| 46.50|
科 员 | 39 | | 68 | 60.50| 53.50| 46.50| 40 | 33 |
办 事 员 | 39 | | 53.50| 46.50| 40 | 33 | 26.50| 19.50|
------------------------------------------------------------------------
------------------------------------------------------------------------
|基础| 基础工资、职务工资两项合计
职 务 | |-------------------------------------------------
|工资|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六
----------------|----|--------------|------|------|------|------|------
厅、局长 | 39 |*235.50|215.50|200.50|191 |181 |171.50|
副厅、局长 | 39 |*200.50|191 |181 |171.50|161.50|152 |
处 长 | 39 | |181 |171.50|161.50|152 |142 |133.50
副 处 长 | 39 | |161.50|152 |142 |133.50|124.50|116
科长、主任科员| 39 | |142 |133.50|124.50|116 |107 | 99.50
副科长副主任科员| 39 | |124.50|116 |107 | 99.50| 92.50| 85.50
科 员 | 39 | |107 | 99.50| 92.50| 85.50| 79 | 72
办 事 员 | 39 | | 92.50| 85.50| 79 | 72 | 65.50| 58.50
------------------------------------------------------------------------
注:带*符号的工资标准,这次改革只适用于该职务中本人现行工资接近上述工资标准的人员。
省级公安干警基础工资、职务工资标准表
参考表二 (五三三类工资区) 单位:元
----------------------------------------------------------------------
|基础 | 职 务 工 资 |
职 务 | |----------------------------------------------|
|工资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六 |
----------------|-----|-----------|------|------|------|------|------|
厅、局长 |39.50|*198|178 |163 |153.50|143.50|133.50| |
副厅、局长 |39.50|*163|153.50|143.50|133.50|124 |114 | |
处 长 |39.50| |143.50|133.50|124 |114 |104 | 95.50|
副 处 长 |39.50| |124 |114 |104 | 95.50| 86.50| 77.50|
科长、主任科员|39.50| |104 | 95.50| 86.50| 77.50| 69 | 61 |
副科长副主任科员|39.50| | 86.50| 77.50| 69 | 61 | 54 | 47 |
科 员 |39.50| | 69 | 61 | 54 | 47 | 40.50| 33.50|
办 事 员 |39.50| | 54 | 47 | 40.50| 33.50| 26.50| 19.50|
----------------------------------------------------------------------
------------------------------------------------------------------------
|基础 | 基础工资、职务工资两项合计
职 务 | |-------------------------------------------------
|工资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六
----------------|-----|--------------|------|------|------|------|------
厅、局长 |39.50|*237.50|217.50|202.50|193 |183 |173 |
副厅、局长 |39.50|*202.50|193 |183 |173 |163.50|153.50|
处 长 |39.50| |183 |173 |163.50|153.50|143.50|135
副 处 长 |39.50| |163.50|153.50|143.50|135 |126 |117
科长、主任科员|39.50| |143.50|135 |126 |117 |108.50|100.50
副科长副主任科员|39.50| |126 |117 |108.50|100.50| 93.50| 86.50
科 员 |39.50| |108.50|100.50| 93.50| 86.50| 80 | 73
办 事 员 |39.50| | 93.50| 86.50| 80 | 73 | 66 | 59
-------------------------------------------------------------------------
注:带*符号的工资标准,这次改革只适用于该职务中本人现行工资接近上述工资标准的人员。
参考表三 省级公安干警七类和七类以上工资区地区工资补贴标准表 单位:元
---------------------------------------------------------------------------------------------------------------------
六类工资区基础工| 地 区 工 资 | 补 贴 标 准
|-------------------------------------------|-------------------------------------------------------
资、职务工资两项|七类工资区|八类工资区|九类工资区|十类工资区|十一类工资区| 兰州市 | 西宁市 |乌鲁木齐市| 拉萨市
| | | | | | | | |
合 计|(2.61%) |(5.22%) |(7.83%) |(10.43%)|(13.04%) |(17.56%)|(32.26%)|(44.43%)|(71.82%)
----------------|----------|----------|----------|----------|------------|----------|----------|----------|---------
241.00 | 6.50 | 12.50 | 19 | 25 | 31.50 | 42.50 | 78 | 102.50 | 173
221.00 | 6.00 | 11.50 | 17.50 | 23.00 | 29.00 | 39.00 | 71.50 | 94.00 | 158.50
206.00 | 5.50 | 11.00 | 16.00 | 21.50 | 27.00 | 36.00 | 66.50 | 87.50 | 148.00
196.00 | 5.00 | 10.00 | 15.50 | 20.50 | 25.50 | 34.50 | 63.00 | 83.00 | 141.00
186.00 | 5.00 | 9.50 | 14.50 | 19.50 | 24.50 | 32.00 | 60.00 | 79.00 | 133.50
176.00 | 4.50 | 9.00 | 14.00 | 18.50 | 23.00 | 31.00 | 57.00 | 74.50 | 126.50
166.00 | 4.50 | 8.00 | 13.00 | 17.50 | 21.50 | 29.00 | 53.50 | 70.50 | 119.00
156.00 | 4.00 | 8.00 | 12.00 | 16.50 | 20.50 | 27.50 | 50.50 | 66.00 | 112.00
146.00 | 4.00 | 7.60 | 11.50 | 15.00 | 19.00 | 25.50 | 47.00 | 62.00 | 105.00
137.00 | 3.50 | 7.00 | 10.50 | 14.50 | 18.00 | 24.00 | 44.00 | 58.00 | 98.50
128.00 | 3.50 | 6.50 | 10.00 | 13.50 | 16.50 | 22.50 | 41.50 | 54.50 | 92.00
119.00 | 3.00 | 6.00 | 9.50 | 12.50 | 15.50 | 21.00 | 38.50 | 50.50 | 85.50
110.00 | 3.00 | 5.50 | 8.50 | 11.50 | 14.50 | 19.50 | 35.50 | 46.50 | 79.00
102.00 | 2.50 | 5.50 | 8.00 | 10.50 | 13.50 | 18.00 | 33.00 | 43.50 | 73.50
95.00 | 2.50 | 5.00 | 7.50 | 10.00 | 12.50 | 16.50 | 30.50 | 40.50 | 68.00
88.00 | 2.50 | 4.50 | 7.00 | 9.00 | 11.50 | 15.50 | 28.50 | 37.50 | 63.00
81.00 | 2.00 | 4.00 | 6.50 | 8.50 | 10.50 | 14.00 | 26.00 | 34.50 | 58.00
74.00 | 2.00 | 4.00 | 6.00 | 7.50 | 9.50 | 13.00 | 24.00 | 31.50 | 53.00
67.00 | 1.50 | 3.50 | 5.00 | 7.00 | 8.50 | 12.00 | 21.50 | 28.50 | 48.00
60.00 | 1.50 | 3.00 | 4.50 | 6.50 | 8.00 | 10.50 | 19.50 | 25.50 | 43.00
--------------------------------------------------------------------------------------------------------------------

附:关于提高部分成绩优异的高级工程师职务工资的试行办法

根据中央、国务院关于改革职称评定,实行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度和改革工资制度的有关精神,为了鼓励在四化建设中成绩优异的工程技术人员,便于人才交流,解决部分高级工程师职务工资偏低的问题,特制订本试行办法。

一、范 围
国家机关、事业单位按照《工程技术人员职务试行条例》,聘任或任命的高级工程师、具备本试行办法所规定的相应条件,其现行基础工资加职务工资之和低于一百六十元(六类工资区,下同)的,可以提高到一百六十元。

二、条 件
1.在工程技术岗位上成绩优异,具备下列条件之一者:
(1)组织和解决过国家重要工程项目或技术攻关项目的关键性问题,取得了显著技术成果或经济效益。
(2)掌握本专业国内外科技发展动态,开创性地提出本专业的研究或开发方向,取得重要成果,或有创见性的技术专著、论文,或填补国内空白并取得显著经济效益。
(3)在经济建设和改革中,主持和组织过重要技术经济活动,取得显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或在技术改造,在计量、标准、科技情报工作中,推广、应用先进技术成果,其综合经济技术指标达到国际或国内先进水平。
2.能指导本专业其他高级工程师的工作,或能培养、指导研究生。
3.一般需从事相当高级工程师岗位工作五年以上。

三、名额控制幅度
国务院有关部委、直属机关及其所属勘察、设计、研究等技术密集型的事业单位,提高职务工资的高级工程师名额比例,一般控制在高级工程师总数的百分之十,有的可低于百分之十,最高的不超过百分之十二。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机关及其所属勘察、设计、研究等事业单位,提高职务工资的高级工程师名额比例,按低于上述幅度掌握。
上述名额控制幅度,由国务院有关部委、直属机构,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统一掌握使用,不得按比例下放给各单位。

四、审批权限
高级工程师提高职务工资,由省或部级高级技术职务评审委员会进行评审,经国务院有关部委、直属机构或省、自治区、直辖市审核,报国家经委平衡后,再由省(区、市)或部(直属机构)批准。所需要的增资额,属中央国家机关的,报劳动人事部核准,属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由地方劳动人事部门核准。

五、经批准提高职务工资的高级工程师,享受教授、研究员的同等有关待遇。
企业单位中成绩优异的高级工程师的聘任办法与工资待遇问题,将另行研究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