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法律资料网 » 法律法规 »

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农业部2000年度种子(苗)种畜(禽)鱼种(苗)免税进口计划的通知

时间:2024-06-29 03:05:33 来源: 法律资料网 作者:法律资料网 阅读:9255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农业部2000年度种子(苗)种畜(禽)鱼种(苗)免税进口计划的通知

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


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农业部2000年度种子(苗)种畜(禽)鱼种(苗)免税进口计划的通知
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




海关总署、农业部:
根据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继续对进口种子(苗)和种畜(禽)鱼种(苗)和非盈利性种用野生动植物种源实行税收优惠政策的通知》(财税字〔1998〕66号)的规定,各有关单位已报送2000年度进口计划。经核准,现将农业部2000年度免税进口计划(见附件)
通知你们,请据此办理审批手续。

附件:

农业部2000年度免税进口计划
------------------------------------------------------
| 序号 | 货品简化名称 | 规格 | 进口量 |
|--------------|------------------|--------|---------|
| 一、 |种子(苗) | | |
|--------------|------------------|--------|---------|
| 1 |无根插枝及接穗 | | 10万条 |
|--------------|------------------|--------|---------|
| 2 |果苗类 | | 5吨 |
|--------------|------------------|--------|---------|
| 2 |果苗类 | | 80万株 |
|--------------|------------------|--------|---------|
| 3 |菌种 | | 5吨 |
|--------------|------------------|--------|---------|
| 9 |薯类 | | 20吨 |
|--------------|------------------|--------|---------|
| 10 |豆类 | | 10吨 |
|--------------|------------------|--------|---------|
| 11 |瓜类 | | 100吨 |
|--------------|------------------|--------|---------|
| 16 |麦类 | | 50吨 |
|--------------|------------------|--------|---------|
| 17 |玉米 | | 50吨 |
|--------------|------------------|--------|---------|
| 19 |其他谷物种子 | | 5吨 |
|--------------|------------------|--------|---------|
| 21 |麻类 | | 200吨 |
|--------------|------------------|--------|---------|
| 24 |棉种 | | 10吨 |
|--------------|------------------|--------|---------|
|20,22,23,28,29|油料类 | | 200吨 |
|--------------|------------------|--------|---------|
| 30、50 |糖料类 | | 200吨 |
|--------------|------------------|--------|---------|
| 31 |紫目宿子 | |1000吨 |
|--------------|------------------|--------|---------|
| 32 |三叶草子 | | 800吨 |
------------------------------------------------------

------------------------------------------------------
| 33 |羊茅子 | | 3000吨 |
|--------------|------------------|--------|---------|
| 34 |草地早熟禾子 | | 2500吨 |
|--------------|------------------|--------|---------|
| 35 |黑麦草子 | | 1800吨 |
|--------------|------------------|--------|---------|
| 36 |牧草类 | | 1500吨 |
|--------------|------------------|--------|---------|
| 43 |草坪种子 | | 1000吨 |
|--------------|------------------|--------|---------|
| 45 |花卉类 | | 200吨 |
|--------------|------------------|--------|---------|
| 45 |花卉类 | | 100万株 |
|--------------|------------------|--------|---------|
| 25,26,27 |花卉类 | | 700万头 |
|--------------|------------------|--------|---------|
| 46 |蔬菜类 | | 3000吨 |
|--------------|------------------|--------|---------|
| 47 |其他种子、果实、孢子 | | 10吨 |
|--------------|------------------|--------|---------|
| 47 |其他种植用的种子、果实及孢子 | | 400吨 |
|--------------|------------------|--------|---------|
| 48 |其他根茎苗等繁殖材料 | | 10万株 |
|--------------|------------------|--------|---------|

| 二、 |种畜(禽) | | |
|--------------|------------------|--------|---------|
| 53 |改良种用的马 | | 700匹 |
|--------------|------------------|--------|---------|
| 55 |改良种用的牛 | | 2600头 |
|--------------|------------------|--------|---------|
| 56 |改良种用的猪 | | 10400头 |
|--------------|------------------|--------|---------|
| 57 |改良种用的绵羊 | | 2600只 |
|--------------|------------------|--------|---------|
| 58 |改良种用的山羊 | | 10000只 |
|--------------|------------------|--------|---------|
| 59 |不超过185克的改良种用鸡 | | 149.5万只 |
|--------------|------------------|--------|---------|
| 60 |改良种用火鸡 | | 1.3万只 |
|--------------|------------------|--------|---------|
| 61 |不超过185克的其他改良种用家禽 | | 26万只 |
|--------------|------------------|--------|---------|
| 64 |超过185克的其他改良种用家禽 | | 3.9万只 |
|--------------|------------------|--------|---------|
| 65 |改良种用的其他活动物(食用的除外) | | 1.3万只 |
|--------------|------------------|--------|---------|
| 66 |种用禽蛋 | | 13万枚 |
|--------------|------------------|--------|---------|
| 67 |牛的精液 | | 13万份 |
|--------------|------------------|--------|---------|
| 68 |动物精液(牛精液除外) | | 13万份 |
|--------------|------------------|--------|---------|
| 69 |种用动物胚胎 | | 1.3万枚 |
|--------------|------------------|--------|---------|
| 70 |其他遗传物质 | |0.65万枚(份)|
|--------------|------------------|--------|---------|

| 三、 |鱼种(苗) | | |
|--------------|------------------|--------|---------|
| 72 |鳗鲡 |3-6千尾/公斤| 200吨 |
|--------------|------------------|--------|---------|
| 74 |其他鱼苗及其卵或受精卵或发眼卵 | | |
|--------------|------------------|--------|---------|
| |鳟鱼 | 鱼卵及苗 |600万尾(万粒)|
|--------------|------------------|--------|---------|
| |罗非鱼 |亲体及鱼苗 | 1000万尾 |
|--------------|------------------|--------|---------|
| |尖吻鲈 |2-8cm/尾 | 2500万尾 |
|--------------|------------------|--------|---------|
| |丝足鲈 |2-7cm/尾 | 270万尾 |
|--------------|------------------|--------|---------|
| |条纹鲈 | 苗及卵 |500万尾(万粒)|
|--------------|------------------|--------|---------|
| |其他鲈 | 苗、卵 |500万尾(万粒)|
------------------------------------------------------

---------------------------------------------------
| |鲟鱼 | 苗及卵 |1000万尾(万粒) |
|------|------------------|-----------|-----------|
| |石斑鱼 |2-10cm/尾 | 1000万尾 |
|------|------------------|-----------|-----------|
| |黄立仓鱼 |2-7cm/尾 | 1000万尾 |
|------|------------------|-----------|-----------|
| |红鱿 |2-7cm/尾 | 500万尾 |
|------|------------------|-----------|-----------|
| |鲷鱼 |3-6cm/尾 | 400万尾 |
|------|------------------|-----------|-----------|
| |红大麻哈 |3-8cm/尾 | 1500万尾 |
|------|------------------|-----------|-----------|
| |鲑鱼 | 卵 | 800万粒 |
|------|------------------|-----------|-----------|
| |海鲡鱼 |5-10cm/尾 | 200万尾 |
|------|------------------|-----------|-----------|
| |打铁婆鱼 |2-7cm/尾 | 800万尾 |
|------|------------------|-----------|-----------|
| |红鱼 |2-7cm/尾 | 800万尾 |
|------|------------------|-----------|-----------|
| |红鼓鱼 |2-7cm/尾 | 800万尾 |
|------|------------------|-----------|-----------|
| |红鳍东方豚 | 受精卵 | 1500万粒 |
|------|------------------|-----------|-----------|

| |巴丁鱼 |1-3cm/尾 | 400万尾 |
|------|------------------|-----------|-----------|
| |老鼠斑鱼 |2-5cm/尾 | 500万尾 |
|------|------------------|-----------|-----------|
| |湖鲱 | 受精卵 | 200万粒 |
|------|------------------|-----------|-----------|
| |军曹鱼 |5-10cm/尾 | 300万尾 |
|------|------------------|-----------|-----------|
| |大菱鲆 |4-6cm/尾 | 15万尾 |
|------|------------------|-----------|-----------|
| |淡水黄花鱼 | 2cm/尾 | 15万尾 |
|------|------------------|-----------|-----------|
| |黄鱼 | 3cm/尾 | 200万尾 |
|------|------------------|-----------|-----------|
| |乌头鱼 |2-6cm/尾 | 700万尾 |
|------|------------------|-----------|-----------|
| |东洋刀鱼 |3-7cm/尾 | 150万尾 |
|------|------------------|-----------|-----------|
| |笋壳鱼 |1.5-2.5cm/尾| 1600万尾 |
|------|------------------|-----------|-----------|
| |其他鱼类 |苗种亲本及卵 |2000万尾(万粒) |
|------|------------------|-----------|-----------|
| |鳄龟 |种龟和苗 | 6000只 |
|------|------------------|-----------|-----------|
| |美国青蛙 |种及苗 | 10万只 |
|------|------------------|-----------|-----------|
| |其他爬行类 |苗亲、本 | 150万只 |
|------|------------------|-----------|-----------|

| 76 |螯虾 |1-2cm/尾 | 500万尾 |
|------|------------------|-----------|-----------|
| 77 |小虾、对虾种苗 | | |
|------|------------------|-----------|-----------|
| |斑节对虾 | 亲虾 | 23万尾 |
|------|------------------|-----------|-----------|
| |日本对虾 | 亲虾 | 5万尾 |
|------|------------------|-----------|-----------|
| 79 |其他甲壳动物种苗或休眼卵 | | |
|------|------------------|-----------|-----------|
| |罗氏沼虾 | 1cm/尾 | 700万尾 |
|------|------------------|-----------|-----------|
| |其他甲壳类 | 苗及亲本 | 500万尾 |
|------|------------------|-----------|-----------|
| 85 |水生无脊椎动物的种苗 | | |
|------|------------------|-----------|-----------|
| |泥蚶 |200粒/公斤 | 5000吨 |
|------|------------------|-----------|-----------|
| |鲍鱼 | 亲贝及苗 | 1000万头 |
|------|------------------|-----------|-----------|
| |其他贝类 | 亲贝及苗种 | 1000万头 |
---------------------------------------------------

---------------------------------------------------
| 86 |经济藻类种苗及其配子或孢子 | | |
|------|------------------|-----------|-----------|
| |海带 | 苗 | 10万株 |
|------|------------------|-----------|-----------|
| |紫菜 | 苗网 | 100片 |
|------|------------------|-----------|-----------|
| |其他藻类 | 苗和亲本 | 50万株 |
---------------------------------------------------
注:序号指财税字〔1998〕66号文规定的免税货物清单序号



2000年3月21日

关于做好2011年度基本药物电子监管工作的通知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办公室


关于做好2011年度基本药物电子监管工作的通知

食药监办[2011]100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监督管理局):

  国家局《关于印发加强基本药物质量监管2011年度主要工作安排的通知》(国食药监法〔2011〕121号)以及2011年3月国家局与省(区、市)局签署的《加强基本药物质量监管2011年度主要工作任务责任书》中已明确要求,2012年2月底前,所有生产企业生产的基本药物品种必须赋码,所有基本药物配送企业必须通过电子监管网实现数据上传,不能开展基本药物品种核注核销的企业不得承担基本药物配送工作。为认真贯彻上述文件要求,切实做好基本药物电子监管工作,现将有关事宜补充通知如下:

  一、高度重视,周密安排
  各省(区、市)局要高度重视基本药物电子监管工作,切实加强监督管理,凡基本药物生产企业(含未中标的基本药物生产企业)、基本药物配送企业未在上述规定期限内实施电子监管的,一律不得承担基本药物生产与配送工作。各省(区、市)局要切实强调组织领导,制订详细工作方案,并将工作方案于2011年7月29日前上报国家局信息办。

  二、加强增补基本药物的药品电子监管
  为保证药品电子监管政策的统一与协调,各省(区、市)增补的基本药物品种,如果某企业该品种在一个省份中标并实施电子监管,不管其在其他省份中标与否,该企业向其他省份供应的该品种也一律进行赋码,药品经营批发企业均应对该产品进行核注核销,以保证网络的正常运行和数据的完整、可靠。

  三、进一步加大培训和技术指导工作力度
  各省(区、市)局要进一步做好辖区内的生产、经营批发企业以及药品监管部门工作人员的药品电子监管培训工作,协调并做好所在地的电子监管技术服务工作。
请各省(区、市)局尽快将上述要求通知本辖区内有关药品生产、经营批发企业,并按要求做好相关工作,工作中如有任何问题和建议,请及时向国家局报告。

  联 系 人:胡 漾、王嘉君
  联系电话:010—88331614、88330830
  传  真:010—88331624
  电子邮箱:xinxiban@sda.gov.cn,xiaojy@sda.gov.cn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办公室
                           二○一一年六月三十日


国务院法制办公室对《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如何理解〈建筑安装工程承包合同条例〉第十三条规定的征求意见函》的答复

国务院法制办公室


国务院法制办公室对《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如何理解〈建筑安装工程承包合同条例〉第十三条规定的征求意见函》的答复

(2003年11月24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法制办公室文件国法函〔2003〕249号公布 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最高人民法院:

你院《关于如何理解〈建筑安装工程承包合同条例〉第十三条规定的征求意见函》(法函[2003]55号)收悉,经研究并征求有关部门的意见,现答复如下:

《建筑安装工程承包合同条例》第十三条规定:“工程未经验收,发包方提前使用或擅自动用,由此而发生的质量或其他问题,由发包方承担责任。”根据上述规定,发包方提前使用或擅自动用了未经验收的工程,由此发生的质量问题,特别是在因提前使用或者擅自动用造成责任无法认定的情况下,发包方应当承担责任。但是,如果该工程存在的质量问题是由于设计、施工等责任方没有按照有关建设工程的法律、法规和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的要求设计、施工造成的,则应当由责任方承担主要责任,发包方承担一定的责任。

以上意见,供参考。



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如何理解《建筑安装工程承包合同条例》第十三条规定的征求意见函

(2003年11月5日法函[2003]55号)

国务院法制办:

我院在审理建筑安装工程质量案件时,涉及国务院1986年颁布实施的《建筑安装工程承包合同条例》第十三条规定的适用,对该条文的规定:“工程未经验收,发包方提前使用或擅自动用,由此发生的质量问题或其他问题,由发包方承担责任。”对该条规定的理解,我院有两种意见:

一种意见认为,只要工程未经验收,发包方提前使用或擅自动用,从发包方提前使用或擅自动用时开始,产生的一切质量问题均应由发包方承担责任,不论这种质量问题是否系由于其使用的原因造成。理由是:在一般情况下,工程质量问题应该由造成工程质量问题的一方承担责任。但建筑工程应该进行验收才能使用,是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强制性规定,在工程未经验收的情况下,只要发包方提前使用或擅自动用未验收工程,就应该由其承担责任。

另一种意见认为,该条例规定的“由此”应该理解为“因此”,即发包方虽然提前使用了未经竣工验收的工程,但如果该工程质量问题并不是由于使用方的提前使用而造成,而是由于施工方施工过程中没有按照有关建筑法规的要求施工而形成,则仍然应该由施工方承担责任。特别是在施工方同意建设方使用或双方在合同中约定的情况下更应如此。如果一味要求提前使用一方承担不属于其造成的质量责任,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规定的公平原则和过错责任原则相悖。

以上两种意见,哪一种意见符合《条例》第十三条规定的立法原意,特请贵办予以答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