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法律资料网 » 法律法规 »

东莞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拟任命人员任前演说工作制度

时间:2024-06-28 18:26:45 来源: 法律资料网 作者:法律资料网 阅读:9525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东莞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拟任命人员任前演说工作制度

广东省东莞市人大常委会


东莞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拟任命人员任前演说工作制度

东莞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
第四号


《东莞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拟任命人员任前演说工作制度》已由东莞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次会议于2008年7月23日通过修订,现予公布,自公布之日起实施。





东莞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2008年7月23日


东莞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拟任命人员任前演说工作制度



(2005年7月26日东莞市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第八次会议通过 2008年7月23日东莞市第十四届

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次会议修订)



第一条 为保障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以下简称常委会)依法行使人事任免权,加强对常委会任命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监督,增强被任命人员的法律意识、公仆意识和廉政意识,自觉接受人大监督,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工作制度。

第二条 常委会任命的下列人员一般应作任前演说:

(一)常委会副秘书长,常委会办公室主任、副主任,常委会工作委员会专职副主任;

(二)市人民政府组成人员;

(三)市中级人民法院副院长、审判委员会委员、庭长,基层人民法院院长、副院长、审判委员会委员、庭长;

(四)市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检察委员会委员,基层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副检察长、检察委员会委员。

第三条 结合当次常委会会议实际,任前演说人员范围可由常委会主任会议确定。

第四条 任前演说的主要内容:拟任命人员的基本情况,对拟任工作的设想和承诺,接受人大监督等。

第五条 任前演说在常委会会议人事任免事项提请完毕后进行,每人演说时间不超过5分钟。

第六条 选举联络人事任免工作委员会应在常委会会议召开前5天内通知拟任命人员,同时做好有关协调工作。

第七条 拟任命人员的书面演说词应提前送选举联络人事任免工作委员会备案。已任命人员的任前演说词可通过市新闻媒体公布。

第八条 常委会应通过适当方式对已任命人员作出的承诺进行跟踪监督。

第九条 本制度自公布之日起实施。



  事实劳动关系的概念说法不一,归纳起来主要有三种观点:形式说、效力说和综合说。形式说认为事实劳动关系是缺乏法定劳动合同的书面形式而存在劳动关系的状态。无效说认为事实劳动关系与书面劳动合同无关,仅指履行无效劳动合同而存在劳动用工事实的劳动关系。综合说认为事实劳动关系不仅包括无书面劳动合同的劳动关系,也包括由于劳动合同无效而存在劳动用工事实的劳动关系。无论是无效说还是综合说,都以劳动合同无效的劳动关系为事实劳动关系。但事实劳动关系与劳动合同无效之劳动关系在构成要件、法律后果、法律评价上有重大区别,不可混为一谈。两者区别如下:一、构成要件不同;二、法律后果不同;三、法律评价不同;四、意定性不同。由此可见事实劳动关系与合同无效之劳动关系并非同一概念,两者间不存在包容或从属关系,其为各自独立的劳动关系类型。在劳动关系体系内,它们均从属于与标准劳动关系相对应的非典型劳动关系。因此,上述三种学说中形式说较为可采。据此,事实劳动关系仅指在其他方面均符合劳动关系的法定构成要件而欠缺书面劳动合同形式、有实际劳动给付的劳动关系。
从内部来看,事实劳动关系有其自身的规律与逻辑结构,在构成要件、法定类型及法律效果等构成上有其自身的体系。构成要件体系。事实劳动关系的构成要件有三:其一,隶属关系。即在人身、经济和组织上劳动者从属于用人者,在用人者的指挥、控制下进行劳动,劳动者成为用人者组织中的一个部分,成为劳动关系。其二,有劳动行为的给付。只有劳动者在客观上有劳动行为的付出,双方之间才产生劳动法上的权利义务,这也正是事实劳动关系与合同无效之劳动关系的重大区别所在:劳动合同在订立后未实际发生用工之前被确认为无效,则双方之间并不能形成事实劳动关系。其三,欠缺书面形式。事实劳动关系与标准劳动关系的唯一区别在于一纸劳动合同。法定书面形式的欠缺使得劳动者与用人者双方权利义务的内容变得不明确,在双方无争议时并无多大问题;但双方有疑问之时则只能由双方各自举证证明或依法定内容确定。
  关于事实劳动关系可分为三种类型:一是无书面劳动合同型。据《劳动法》第16条,劳动关系建立须订立劳动合同,因此无劳动合同则形成事实劳动关系。但自《劳动合同法》第7条规定用工之日即可建立劳动关系起,事实劳动关系得到了正式的立法确认。二是劳动合同期满未续订用工型。依《劳动法》第23条、《劳动合同法》第44条,劳动合同期限届满,劳动关系终止。因各种原因未续订合同而继续用工的情形,据最高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应依原合同确定劳动权利义务,但其仍因缺乏局面形式而构成事实劳动关系。三是实际履行与劳动合同约定不一致型。虽有书面劳动合同,但实际履行中变更了约定的内容,未订立变更的劳动合同,其效果等同于无书面劳动合同的情形,就变更部分应以事实劳动关系论之。关于多重劳动关系属于事实劳动关系,有值商榷。多重劳动关系是从劳动关系的数量角度来界定劳动关系的,而事实劳动关系是从劳动关系的形式要件上界定的。因此两者是从不同角度对劳动关系进行的分类,不具有包容关系。
  标准劳动关系是完全符合法定要件而建立的劳动关系。与此相比,事实劳动关系仅欠缺形式要件,因此其在法律上除承担形式欠缺的不利后果之外,其他方面与标准劳动关系无异。形式的欠缺可通过其他方式补正。即只要能够证明劳动关系存在,事实劳动关系的法律后果就可等同于标准劳动关系。事实劳动关系对以下劳动权利义务有较大影响:
  首先是劳动报酬的确定。在双方都承认劳动关系存续、法律推定劳动关系存续的情形中,可凭双方认可的或原劳动合同的约定确定。在双方无约定或对劳动关系有争议的情形中,可依据集体合同或同工同酬的标准确定。
  其次是其他劳动权利。从保护劳动者的立法宗旨出发,事实劳动关系下劳动者的一切劳动权利受法律保护,用人者并负有积极消除事实劳动关系的义务,即在法定期限内,用人者须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否则须承担支付双倍工资、推定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责任。相反,因劳动者未在法定期限内签订书面劳动合同,劳动者并无需承担任何责任,最多导致劳动关系被用人者终止的后果。
  综上,事实劳动关系的概念之争源于劳动立法上的书面劳动合同的形式强制性规定。强制规定的后果是事实劳动关系与相近劳动法律关系的界限模糊不清,造成整个劳动关系体系的混乱。由此,应当弱化劳动合同作为劳动关系有效要件的观念,而将其作为劳动关系证明要件。在此前提下,严格区分事实劳动关系、合同劳动关系、劳动合同无效之劳动关系,认清事实劳动关系与劳动法律关系是不同位阶的概念,将事实劳动关系置于整个劳动法律关系体系中进行识别:事实劳动关系、劳动合同无效之劳动关系、多重劳动关系等其他不符合法定构成要件的劳动关系、合同劳动关系共同构成劳动关系之整体。前三者又构成非典型劳动关系,最后者构成标准劳动关系。而所有这些劳动关系均是受劳动法调整的社会关系,因而属于劳动法律关系。从广义上讲,劳动关系就是劳动法律关系。


北安市人民法院 栾桂平

关于加强对缓税工作管理的通知

海关总署


关于加强对缓税工作管理的通知
海关总署


为抓紧税收工作,保证税款及时入库,现就缓税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对于缓税要从严审批,而且要对单位或企业的实际困难调查确实后才予批准。对由于国家提高了进口税率,进口单位缴税困难的,缓税时只应批准由于税率提高而增加的那部分税款。批准其它的缓税项目,也可批一部分缓税,一部分先缴税。
二、各级海关审批缓税的权限按以下规定办理:每一案,局级海关可批准三十万元以下税款(包括关税和代征税,下同)的缓税;直属处级海关可批准二十万元以下税款的缓税;非直属处级海关可批准十万元以下税款的缓税。超过权限的缓税项目,应报上级海关或总署审批。
三、缓税申请人应于货物进口前或进口后的七天内(星期日和节假日除外),向主管海关提出书面申请,并递交保证函件,缴税计划,经批准后才可给予缓税。
上述保证函件,应由申请人的上级领导机关或其开户银行出具,才可予以接受。
四、各关批准的缓税期限,一般不得超过六个月,到期后仍不能缴清税款的,可酌情延长三个月。超过半年以上的缓税项目,应报总署关税司同意后,才准予再延期纳税。
经批准缓税的项目,应自批准后的第三十一天起,按月征收千分之七的利息。所得利息,随同税款缴库。
附件一:海关核准缓缴税款证明
编号: 单位:人民币元
---------------------------------------------------
| | | | | | | 税 款 金 额 | | |
|报 关 单|进口| | |到岸价格|外|-----------------|截止缴| |
| | |合同号|货 名| |币| 关 税 | 产 品 | 进 口 | | |
| | | | | |折| | 增值税 | 调节税 | |备 注|
| | | | | |合|-----|-----|-----| | |
|编 号|日期| | |(外币)|率|税率|税额|税率|税额|税率|税额|税日期|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申请单位盖章 | 海关盖章 |
| 年 月 日 | 年 月 日 |
| | |
---------------------------------------------------
注:税款应在本证明有效截止交税日期前缴纳。逾期不缴,海关自批准缓税截止之日的第二
天起,至缴清税款之日止,按日征收税款总额千分之一的滞纳金。
附件二:海关核准缓缴税款季报表
_________海关(盖章) 年 第 季度 单位:人民币元
-------------------------------------------
| |申 请 缓| | | | 标准缓税金额 | |
|序 号| |进口日期|合同号|货 名|------------|缓税期限|
| |税 单 位| | | |关 税|产品、|进口调| |
| | | | | | |增值税|节 税| |
|---|-----|----|---|----|----|---|---|----|
| | | | | | | | | |
| 1 | | | | | | | | |
|---|-----|----|---|----|----|---|---|----|
| | | | | | | | | |
| 2 | | | | | | | | |
|---|-----|----|---|----|----|---|---|----|
| | | | | | | | | |
| 3 | | | | | | | | |
|---|-----|----|---|----|----|---|---|----|
| | | | | | | | | |
| 4 | | | | | | | | |
|---|-----|----|---|----|----|---|---|----|
| | | | | | | | | |
| 5 | | | | | | | | |
|---|-----|----|---|----|----|---|---|----|
| | | | | | | | | |
| 6 | | | | | | | | |
|---|-----|----|---|----|----|---|---|----|
| | | | | | | | | |
| 7 | | | | | | | | |
|---|-----|----|---|----|----|---|---|----|
| | | | | | | | | |
| 8 | | | | | | | | |
|-----------------------|-----------------|
|本季合计核准缓缴关税________元, |累计核准缓缴关税_______元,|
|产 品 税 进 口 |产 品 税 进 口 |
|和增值税_____元,调节税_____元, |和增值税___元,调节税___元,|
-------------------------------------------
填表人: 复核人: 填发日期 199 年 月 日
五、经批准缓税的进口货物,海关应即按货物申报进口之日的税则税率和核准缓税之日的汇率计算应纳税额,并签发缓税证明一式二份(见附件一),一份交申请人,一份由海关存留,届时按核定税额缴税。
六、各关应于每季度第一个月的五日以前将上季度批准缓交税款情况汇总报总署关税司备案(季报格式见附件二)。
七、经批准缓交的税款,各关应建立专门帐册登记,指定专人按时催缴入库。
八、对逾期屡催不缴的缓税申请人,可以会商银行在其帐户或担保人的存款内扣缴应纳税款,并应自批准缓税截止之日的第二天起,至缴清税款之日止,按日征收税款总额千分之一的滞纳金。
九、以上规定自一九八九年十二月一日起实行。《海关核准缓缴税款证明》和《海关核准缓缴税款季报表》请各关依照本文所附格式自行印制使用。



1989年8月17日